江苏恒业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Jiangsu  hengye  oce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江苏神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Jiangsu Shenhua Ship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京鲁船业:“供给侧”路上不停步
来源:中国水运报 | 作者:hengyehg | 发布时间: 2016-08-30 | 4618 次浏览 | 分享到:
日前,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成功交付了其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建造的500吨级海岸带综合科学考察船“创新一”号,这是京鲁船业建造的首艘科考船。同日,该公司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造的300吨级河口浅水型科考船也顺利开工。从散货船到高端远洋渔船,再到科考船、公务船,京鲁船业针对市场需求,主动出击,在转型发展的路上从未停止过步伐……
      日前,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成功交付了其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建造的500吨级海岸带综合科学考察船“创新一”号,这是京鲁船业建造的首艘科考船。同日,该公司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造的300吨级河口浅水型科考船也顺利开工。从散货船到高端远洋渔船,再到科考船、公务船,京鲁船业针对市场需求,主动出击,在转型发展的路上从未停止过步伐。京鲁船业董事长王轰表示,虽然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的时间不长,但其实该公司一直走的就是这条路,从市场出发,瞄准需求,抓住发展机遇,坚持“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经营理念,成功在低迷的船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下一步,京鲁船业将继续开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并已将目光瞄准了客船市场,1艘60米客滚船、1艘49.8米客船均已开工建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上不停歇。

      转型“有的放矢”
      京鲁船业刚成立的时候,主要建造的船型是散货船、化学品船、成品油船等,虽然彼时市场形势良好,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给三大主流船型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该公司也时刻面临着市场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京鲁船业开始涉足远洋渔船建造领域,其建造的高端远洋渔船不仅打破了日本、韩国在该领域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同型船的先进水平,京鲁船业还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个“远洋渔船建造与技术示范基地”称号。即便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京鲁船业也并没有停止转型的步伐,先后在公务船、科考船、客滚船领域实现了诸多突破。目前,京鲁船业已成功转型为集商船、高端远洋渔船、公务执法船并举的经营模式,并坚持以“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经营理念开拓市场。
      “其实,京鲁船业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基于对市场的仔细调研和对自身发展情况的深思熟虑。”王轰表示,该公司走的每一步都是“有的放矢”的,比如,能够在高端远洋渔船建造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京鲁船业可谓遇到了“天时”“地利”和“人和”。从“天时”来看,《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抓紧研制适合我国远洋渔业生产的高性能远洋渔船”的要求,国家还出台了远洋渔船建造补贴政策,提高了高端远洋渔船更新换代的积极性;从“地利”来看,随着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视以及山东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政策的出台,京鲁船业的母公司山东汇洋集团在远洋捕捞领域实现了飞速发展,远洋渔船更新换代的要求十分迫切;从“人和”来看,京鲁船业全体员工都对进军高端远洋渔船建造领域充满了信心。
      王轰表示,同样,之所以进军科考船建造市场,也是因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海洋强国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而我国在海洋科考船队的建设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海洋科考船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海洋科考装备的投入力度,这给京鲁船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不过,京鲁船业也不是盲目追寻热点。王轰介绍,在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一片火热的时候,该公司也曾经动过进军海工市场的念头,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比如,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发起并参与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装备产业联盟等。但是,经过多方调研,京鲁船业改变了在海工领域的市场策略,转为步步为营、小心介入。
      成绩只是“过去”
      目前,京鲁船业已经交付了数十艘77米秋刀鱼兼鱿鱼钓船等高端远洋渔船,成为国内在高端远洋渔船建造方面的领军企业;在散货船建造方面,截至目前,仅希腊拉维尼亚基团就在京鲁船业下单26艘散货船,其中的19艘已交付;京鲁船业还交付了多艘渔政船、海监船等公务船,其建造的1000吨级海警船“中国海警21115”号还在去年参与了六国论坛“执法协作2015”多边多任务演练,表现十分突出;在客船建造市场,其已开工建造的有1艘60米客滚船和1艘49.8米客船。王轰表示,可以说,从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来看,京鲁船业在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走的这条路还是比较顺利的。
      近年来,国内外船市一直呈现低迷的状态,“接单难”已经成为众多船企面临的普遍状态。虽然转型的过程比较顺利,在高端远洋渔船市场等领域也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但在当前国内外船市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京鲁船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王轰表示,该公司取得的成就只说明其过去的工作还是比较扎实的,即便如此,也只能说是京鲁船业“活”下来了。今后,只有继续开展转型升级工作,该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使产品结构更合理,该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才会更强。
      同时,京鲁船业也不会停止追寻市场热点的步伐。虽然当前海工市场比较低迷,但是该公司仍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投资建设了2500米的舾装及修船码头,并进行了前期的硬件准备、技术准备,开展了一些商务活动,从海工装备的维修业务开始慢慢积累经验。目前,京鲁船业已经成功地维修了2艘5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船型 船厂 买卖)(FPSO)。王轰表示,在当前一段时期内,其在海工市场的策略就是保持对这一市场的关注,并通过开展海工装备的维修、改装等业务,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今后,一旦市场转暖,京鲁船业完全有能力承接技术含量更高的海工装备。
      创新夯实基础
      “京鲁船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开展转型升级工作,离不开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方面做出的努力。”王轰表示,早在建厂初期,京鲁船业就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011年,京鲁船业技术研发中心被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3年,京鲁船业成功申请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京鲁船业与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共同申请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已通过认定。
      “在转型过程中,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王轰表示,仅在2015年,面对新船型品种多的复杂形势,京鲁船业的设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了“商船、渔船和公务船”3条线交叉设计的困难,通过加班赶工、内部挖潜提效、合理调配人力、细化计划管理等多措并举,完成了77米秋刀渔船、围网船、趸船、200吨科考船、500吨科考船、300吨渔政船、6.4万载重吨散货船、8.2万载重吨散货船、2.1万吨水泥船共9种船型的技术研发、生产设计工作。
      在远洋渔船的建造设计方面,京鲁船业组建了独立的渔船研发中心,专门成立了远洋渔船研发团队,并以国际化的视野吸纳了来自中国台湾、韩国的渔船设计理念,聘请专家设计开发新型渔船,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京鲁船业的渔船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利用计算机集成设计环境开展渔船舾装设计,京鲁船业以数字化虚拟建造方式进行协同设计,为高精度、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先行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在船舶设计方面,京鲁船业还积极借助“外脑”的力量,先后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挪威SK船舶设计公司、新加坡CS Marine船舶设计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不仅提高了京鲁船业在船舶设计建造方面的软实力,增强了其自主创新能力,也为产品实现高质量建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也必须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市场抛弃。”王轰表示,今后,京鲁船业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特种船型开发为依托,借助产学研平台,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继续推动产业向高端目标迈进。
      提高“档次”才能带来真金白银
      近几年来,我国造船业一直存在“量先质不足”的声音。在当前航运业不景气的形势下,“量”上的领先致使造船产能的过剩,实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即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已受到“去产能”的遏制。而高端产能则远远不足,在“质”上突破才是船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提高船舶“档次”才能带来真金白银!
      造船是劳动、技术、信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各国造船企业在技术、性能、质量和服务等范围内展开了全方位的角逐,船舶制造也正朝着设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等方向发展。
      我国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向高端市场进发。以京鲁船业为代表的山东造船正在着力推广以自主研发设计为先导、以重大项目集成创新为依托、产学研用政协同创新发展,以及组织方式、研制方法可复制推广应用的模式,推进“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迈进,从根本上转变山东省船舶工业发展方式;而江苏船舶工业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以坚持创新引领为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提高有效供给,狠抓中高端产品设计建造,推动江苏造船业向中高端迈进……
      随着今年造船业进入“困难”时期,调整转型势在必行,而智能制造是未来船舶工业发展大势,把目光聚焦供给侧改革是船舶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船企必须主动作为。企业要想方设法寻找需求、创造需求,一方面可根据自身现有的设施条件,选准突破口,在某一细分船型领域做精做专,培育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要树立“工匠精神”,加强知识武装,培育企业品牌,做到需求与供给“两手抓,两手硬”,才能真正推动船舶工业转型升级。